象山影视学院关于举办 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初赛的通知
来源:象山影视学院
2023-11-28
浏览量:
学院各部门:
根据学校关于举办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的通知要求,决定举办象山影视学院“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”初赛(以下简称大赛)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比赛主题
推动教学创新,培养一流人才。
二、组别设置
比赛设置教学创新组(正高、副高、中级及以下)、课程思政组(职称不限)两个组别。
三、参赛对象
学院在职教师,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,若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获 得 过省赛特等奖的不再报名参赛,其他已获过省级奖项均可报名,此次比赛为学校选拔教师参加省赛和国赛。
各教研室至少推荐1名优秀教师参加教学创新组或课程思政组比赛。鼓励多报名。
四、比赛环节和材料要求
(一)比赛环节
比赛以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为主(评分标准见附件1)。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,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,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
(二)材料要求
1.参赛教师需提交的材料
(1)申报书(详见附件 2)。
(2)课程教学大纲(详见附件3)。
(3)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)。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体现教学创新成效;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“问题”,通过课程内容的重 构、教学方法的创新、教学环境的创设、教学评价的改革等,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,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。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 要 求,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。报告包括摘要、正文,字数 4000 字左右为宜。教学创新(或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(详见附件4)。
五、奖项设置
根据总评成绩,分别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若干名,并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。并推荐3名教师参加学校决赛。
六、比赛时间
2023年12月21日;
七、其他事项
(一)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,不得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,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,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
(二)各教研室要精心组织,做好大赛的准备动员、选拔及推荐工作。
(三)请各系于2023年12月7日之前将参赛名单报到教务部。联系人:庞玉立。
附件:1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评分标准
2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申报书
3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课程教学大纲模板
4.教学创新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支撑材料目录
5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推荐教师汇总表
象山影视学院
2023年11月28日
附件1: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评分标准
一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
二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评分标准
(课程思政组)
一、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评分表
二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
附件2: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申报书
一、基本情况
二、主讲教师近五年内讲授参赛课程情况
三、推荐意见
附件3: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课程教学大纲
(模板)
课程名称: 学分/学时:
课程类别: 授课对象:
预修要求:
(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、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考核方式、教学安排、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。)
附件4:
教学创新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支撑材料目录
一、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获奖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信息(不超过5项)
二、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(不超过5项)
1.
2.
3.
4.
5.
根据学校关于举办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的通知要求,决定举办象山影视学院“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”初赛(以下简称大赛)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比赛主题
推动教学创新,培养一流人才。
二、组别设置
比赛设置教学创新组(正高、副高、中级及以下)、课程思政组(职称不限)两个组别。
三、参赛对象
学院在职教师,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,若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获 得 过省赛特等奖的不再报名参赛,其他已获过省级奖项均可报名,此次比赛为学校选拔教师参加省赛和国赛。
各教研室至少推荐1名优秀教师参加教学创新组或课程思政组比赛。鼓励多报名。
四、比赛环节和材料要求
(一)比赛环节
比赛以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为主(评分标准见附件1)。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,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,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
(二)材料要求
1.参赛教师需提交的材料
(1)申报书(详见附件 2)。
(2)课程教学大纲(详见附件3)。
(3)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)。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体现教学创新成效;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“问题”,通过课程内容的重 构、教学方法的创新、教学环境的创设、教学评价的改革等,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,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。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 要 求,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。报告包括摘要、正文,字数 4000 字左右为宜。教学创新(或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(详见附件4)。
五、奖项设置
根据总评成绩,分别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若干名,并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。并推荐3名教师参加学校决赛。
六、比赛时间
2023年12月21日;
七、其他事项
(一)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,不得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,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,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
(二)各教研室要精心组织,做好大赛的准备动员、选拔及推荐工作。
(三)请各系于2023年12月7日之前将参赛名单报到教务部。联系人:庞玉立。
附件:1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评分标准
2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申报书
3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课程教学大纲模板
4.教学创新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支撑材料目录
5.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推荐教师汇总表
象山影视学院
2023年11月28日
附件1: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评分标准
一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表
评价维度 | 评价要点 | 分值 |
有明确的 问题导向 |
立足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,能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理念,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。 | 20 |
有明显的 创新特色 |
把“四新”建设要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,对教学目标、内容、方法、活动、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全面、透彻,能够凸显教学创新点。 | 20 |
体现课程 思政特色 |
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、亮点和创新点,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。 | 20 |
关注技术 应用于教学 |
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活和学习评价。 | 20 |
注重创新 成果的辐射 |
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,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、新模式。 | 20 |
总分 | 100分 |
评价维度 | 评价要点 | 分值 |
---|---|---|
理念与目标 | 课程设计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理念,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;在各自学科领域推进“四新”建设,带动教学模式创新;体现对知识、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。教学目标清楚、具体,易于理解,便于实施,行为动词使用正确,阐述规范。 | 10 |
内容分析 |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、地位、作用描述准确,重点、难点分析清楚。 | 10 |
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、实践发展新经验、社会需求新变化相联系。 | ||
学情分析 |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,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。 | 5 |
课程思政 |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,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,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。 | 10 |
过程与方法 |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,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、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。 | 25 |
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,内容充实精要,适合学生水平;结构合理,过渡自然,便于操作;理论联系实际,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。 | ||
能根据课程特点,用创新的教学策略、方法、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;教学重点突出,难点把握准确。 | ||
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,创设教学环境,关注师生、生生互动,强调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。 | ||
考评与反馈 |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,合理评价学生知识、能力与思维的发展。 | 20 |
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,有适合学科、学生特点的评价规则与标准。 | ||
文档规范 | 文字、符号、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;语言简洁、明了,字体、图表运用适当;文档结构完整,布局合理,格式美观。 | 10 |
设计创新 |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,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要求;教学方法选择适当,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。 | 10 |
总分 | 100分 |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评分标准
(课程思政组)
一、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评分表
评价维度 | 评价要点 | 分值 |
问题导向 |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,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,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。 | 25 |
创新举措 | 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要求,聚焦需要解决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问题,在教学目标、教学设计、教学内容、方法手段、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,且针对性、创新性、可操作性强。 | 25 |
创新效果 | 能够切实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,能够有效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,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。 | 25 |
成果辐射 | 能对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开展基于案例的有效分析与总结,面向同一类型课程、同一学科专业、同一类型学校,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、新模式。 | 25 |
总分 | 100分 |
二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
评价维度 | 评价要点 | 分值 |
---|---|---|
教学理念 | 坚持立德树人,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。 | 10 |
总体设计 |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、地位、作用描述准确,重点、难点分析清楚。 | 10 |
遵循教学理念,围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,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活动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、教材选用、教师配备、教学考核、评价反馈等进行系统性设计,能够有效落实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,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 | ||
教学目标 | 教学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、学生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,准确体现对学生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。教学目标清楚具体,易于理解,便于实施,行为动词使用正确,阐述规范。 | 5 |
学情分析 |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,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,思想发展现状、特点和规律总结准确。 | 5 |
内容分析 | 符合学生思想发展和认知特点,体现课程育人理念和目标,课程知识体系清晰科学,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深入准确,思政资源和知识内容融合紧密恰当。 | 10 |
过程与 方法 |
教学活动丰富,过渡自然,充分发挥教师主导、学生主体作用,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素质、知识和能力。 | 20 |
教学方法灵活恰当,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科学合理,关注学生兴趣、引导学生思考,强调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。 | ||
教材和教学资源选用科学,教学案例典型恰当,注重价值引领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。 | ||
考评与 反馈 |
教学评价维度多样,方法多元,内容科学,适合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,能够评价学生素质、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。 | 10 |
设计创新 | 围绕价值引领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,充分体现育人理念和特点,专业特色突出,富有思想性、时代性和科学性、创新性。 | 10 |
文档规范 | 文字、符号、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;语言简洁、明了,字体、图表运用适当;文档结构完整,布局合理,格式美观。 | 10 |
现场交流 | 观点正确,切中要点,条理清晰,重点突出,表达流畅。 | 10 |
总分 | 100分 |
附件2: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申报书
一、基本情况
主讲教师 | 姓名 | 性别 |
出生 年月 |
照 片 |
||||||
职称 | 职务 | 学历 | ||||||||
民族 |
政治 面貌 |
学位 | ||||||||
工作单位 | ||||||||||
邮箱 | 手机 | |||||||||
团队教师 | 姓名 | 性别 |
出生 年月 |
职称 |
学历/ 学位 |
工作单位 | 在参赛课程中承担的教学任务 | |||
参赛 课程 情况 |
课程名称 | 参赛组别 | ||||||||
开课年级 | · |
学科 门类 |
||||||||
教学 情况 |
(个人或团队近5年参赛课程开展情况,承担学校本科生教学任务、开展教学研究、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)。 |
|||||||||
序号 | 授课学期 | 起止日期 | 授课学时 | 授课对象 | 班级人数 |
所在单位意见 |
签字(盖章) 年 月 日 |
学校意见 |
签字(盖章) 年 月 日 |
附件3:
第十届教学设计(创新)大赛课程教学大纲
(模板)
课程名称: 学分/学时:
课程类别: 授课对象:
预修要求:
(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介绍、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考核方式、教学安排、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等。)
附件4:
教学创新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支撑材料目录
一、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获奖(课程思政创新)成果信息(不超过5项)
序号 |
获奖 年月 |
成果名称(内容) |
奖项类别 与等级 |
颁奖单位 | 参赛教师排名 |
1 | |||||
2 | |||||
3 | |||||
4 | |||||
5 |
二、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(不超过5项)
1.
2.
3.
4.
5.